更新 20210808
過去,台灣有在作嗅覺檢測的醫院很少,且有在作的醫院主要是使用國外開發的嗅覺檢測工具來做測試,一罐一罐的專屬味道,讓患者聞,然後請其回答聞到的味道是什麼,再根據回答的正確與否給予一個總分,然後看這個分數落在正常、低下、或者失嗅。但是,國外開發的味道對於台灣人而言,很多是不熟悉的,而這個不熟悉會明顯影響測試的流暢度及正確性。
因此,台灣鼻科專家沈炳宏醫師,花了數年時間,針對台灣1000位民眾,找出八種辨識度高的味道,包括:honey peach (水蜜桃),passion fruit (百香果),cantaloupe (哈密瓜),lemon (檸檬), smoked plum (梅子),garlic (大蒜),coffee (咖啡)還有jasmine (茉莉花) 。然後利用這八種味道,設計出一款專為台灣人嗅覺測試所使用的工具,並取得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非侵入性,能健保給付。
這個檢查需要有助理陪著患者協助完成,過程並不複雜,也不具侵入性,患者只需要照著助理將測試頁上的味道區域劃開,然後聞味道,並看著圖示回答其所聞到的答案為何,助理再根據受試者給予的答案打分數,最後會有一個總分,然後根據這個總分落入的區域,判斷病人的嗅覺是『正常』、『低下』、或是『失嗅』。
![]() |
助理先跟患者解說流程,然後從第一個味道開始,用專用筆刮開味道區塊,刮開後這個區塊會釋放出專屬的氣味。 |
![]() |
患者將這個區塊拿進鼻子,聞聞看是什麼味道。 |
![]() |
根據聞到的味道,對照參考圖片,講一個答案。 |
![]() |
助理再根據患者回答的結果,判斷是否正確,然後給予相對應的分數並作記錄。 |
![]() |
將每項患者回答後的得分加總,然後根據總分及患者年齡判斷嗅覺是落在『正常』、『低下』、或者『失嗅』。 |
雖然有這個專門為台灣人設計的嗅覺檢測工具,但在台灣的耳鼻喉科有提供這項檢查的醫院仍很少。主要原因是嗅覺檢查目前雖然是健保給付,但要一位有經驗的助理協助患者完成檢查,然而這個檢查本身健保給付的檢查費蠻低的,所以在大多數的醫院要提供患者這項檢查服務是較為困難的。
一般醫師在門診會先給予患者完整的鼻腔檢測,包括內視鏡檢查,看看是否有鼻過敏、鼻黏膜腫脹、鼻中隔彎曲、鼻息肉、鼻竇炎或者鼻腔腫瘤的問題,因為這部分是比較明確的原因,在適當的治療後,是比較有機會讓嗅覺失調的問題得到改善的。
其他像是病毒感染造成嗅覺神經失調、車禍造成顱底嗅覺神經損傷等原因,急性期會給予類固醇治療,然後追蹤嗅覺狀況,但是一般醫院只能憑藉患者主觀的感覺來判斷嗅覺恢復的狀態,並沒有客觀的數據來幫助醫師判斷患者嗅覺改善的程度並調整藥物的劑量。
此外,如果都沒有明確原因,我們有時會根據症狀考慮幫患者做一個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或者核磁共振,來看看前顱底(嗅覺神經在大腦的區域)是否有長腫瘤,來排除長腫瘤造成嗅覺障礙的可能。
總和以上,嗅覺障礙是常常被低估的問題,其可能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鼻病,像是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等等,當然像是鼻中隔彎曲等結構問題也很常見,且這些原因是比較能被治療的,此外當然還需要小心是否有顱底腫瘤的問題。而嗅覺失調除了需要找到潛在病因加以治療外,其本身也會造成味覺的低下,吃東西比較沒有滋味,影響生活品質,又或者患者本身從事嗅覺或者味覺的工作,也會影響工作的效率。
過去台灣並沒有比較合適的非侵入性檢測工具,現在有沈醫師所研發的嗅覺檢測工具可以幫助有需要的患者進行檢測,一次大概15分鐘,且在治療過後可以再追蹤看看有沒有進步,是一個準確度高也很方便的發明。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到台中光田醫院找沈炳宏醫師,或者到張醫師嘉義長庚醫院門診來做諮詢喔。